块石、卵石、碎石、圆砾、角砾。 2.砂土 指粒杆大于 2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 50%的土、粒径大于 0.075 mm 的颗粒含量超过 全重 50%的土。按粒组含量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3.粉土 指粒径大于 0.075 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 50%、塑性指数不大于 10 的土。其性质 介于砂土及黏性土之间。 4.黏性土 指塑性指数大于 10 的土。按其塑性指数可分为黏土和粉质黏土。 5.人工填土 指由于人类活动而堆填的土。其物质成分杂乱、均匀性差。按其组成和成因可分为素填 土、压实填土、杂填土和冲填上。 命题点 19 城市道路路基施工程序 1.准备上作 2.修建小型构造物与埋设地下管线 小型构造物和地下管线是城市道路路基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修建小型构造物可与路 基(土方)施工同时进行,但地下管线必须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先 完成,修筑排除地面水和地厂水的设施,为土、石方工程施工创造条件。 3.路基(土石方)工程 测量桩号与高程、开挖路堑、填筑路堤、整平路基、压实路基、修整路肩、修建防护工 程等。 4,质量检查与验收 命题点 20 城市道路路基施工要求 工序包括挖土、填土、松土、运土、装土、卸土、修整、压实。 1.施工测量
第一部分 考点详解 考点一:城市道路的级别、类别和构成 考点二:城市道路路基工程 考点三:城市道路基层工程 考点四:沥青混凝土面层工程 考点五: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 考点六:城市桥梁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考点七:城市桥梁工程下部结构施工技术 考点八:城市桥梁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技术 考点九:管涵和箱涵施工技术 考点十:排水厂站工程施工技术 考点十一:城市给水排水管道施工技术 考点十二:城市热力管道施工技术 考点十三:城市燃气管道工程施工技术 考点十四: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考点十五: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项目合同管理 考点十六:城市道路工程前期质量控制 考点十七:道路施工质量控制 考点十八:道路工程季节性施工质量控制 考点十九:城市桥梁工程前期质量控制 考点二十: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考点二十一:市政公用工程安全保证计划编制、隐患与事故处理 考点二十二:职业健康安全控制 考点二十三: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控制 考点二十四:市政公用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方法
刚性,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主要代表是水泥混凝土路面。 命题点 16 土的主要物理学指标 重力密度:土的重力与其体积之比,一般为 16~22kN/m3。 孔隙比:土的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 孔隙率:土的孔隙体积与土的总体积(三相)之比。 含水量:土中水的质量与干土粒质量之比。 饱和度:土中水的体积与土中孔隙体积之比。 界限含水量: 黏性土由一种物理状态向另一种物理状态转变的界限状态所对应的含水量。 液限:土山流动状态转入可期状态的界限含水量,是土的塑性上限,称为液性界限,简 称液限。 塑限:土由可塑状态转为半固体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为塑性下限,称为塑性界限,简称 塑限。 塑性指数:土的液限与塑限之差值,反映土的可塑性大小的指标,是黏性土的物理指标 之一。 液性指数: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限之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值。 渗透系数:土被水透过称为土的渗透性,水在土孔隙中流动则为渗流。在一定水力梯度 下,渗流速度反映土的渗透性强弱。渗透系数是渗流速度与水力梯度成正比的比例系数,即 单位水力梯度下水在土孔隙中的渗流速度。 内摩擦角与黏(内)聚力:土的抗剪强度由滑动面上土的黏聚力(阻挡剪切)和土的内摩阻 力两部分组成。内摩擦角大小取决于土粒问的摩阻力和连锁作用,内摩擦角反映了土的摩阻 性质。黏聚力是黏性土的特性指标,黏聚力包括土粒间分子引力形成的原始黏聚力和土中化 合物的胶结作用形成的固化黏聚力。冈而内摩擦角与黏聚力是土抗剪强度的两个力学指标。 命题点 17 按土的工程性能分类 1.碎石土 指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 50%的土。按其颗粒形状及粒组含量可分为漂石、
交点 JD 是确定路线位置的唯一依据,施工前对遗失或损坏的交点(JD)、水准点(BM)点应 恢复;布置护桩;每隔 500~1000m 应加设方向桩。 施工中为了测设方便增设一些临时水准点是必要的,一般要求两个水准点的距离最好保 持在 500m 左右。在桥头、填土高处等应增设临时水准点,水准点的闭合差应满足规范要求。 恢复中线测量。 钉线.填土(方)路基 当原地面标高低于设计路基标高时,需要填筑土方——填方路基。 3.挖土(方)路基 当路基设计标高低于原地面标高时,需要挖土成型——挖方路基。 命题点 21 城市道路路基压实要求 填土(方)、挖土(方)路基及填土(方)路基基底均应进行压实。路基压实要求是: 1.合理选用压实机械 常用的压实机具可分为静力式、夯击式和振动式 3 大类。静力碾压机有光面碾(普通光轮 压路机: 三轮、 二轮)、 凸块式(羊足)碾和 20—50 I 轮胎压路机; 夯实机具包括各种夯锤(板)、 蛙式夯、内燃式火力夯、风动夯、手扶式振动夯和多功能振动建筑夯;振动机械包括振动 5S 和振动压路机。压实机具的类型和数量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压实质量和工效,选择时 应综合考虑各种因数。 2.土质路基压实的原则 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碾压应以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 的压实度为准。 3.掌握土层含水量 土只有在最佳含水呈的情况下压实效果最好,才能被击实到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和 最大干密度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对路基设计与施工都很重要。
不同规格和要求的材料分别铺Betway-官网平台设垫层、基层和面层等结构层。 命题点 3 用作沥青路面道路基层的主要材料 1.整体型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石灰稳定砂砾、石灰煤渣、水泥稳定碎砾 石等,其强度高,整体性好,适用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工业废渣混合料的强度、稳 定性和整体性均较好,适用于大多数沥青路面的基层。使用的工业废渣应性能稳定、无风化、 无腐蚀。 2.嵌锁型和级配型材料 级配碎(砾)行:应达到密实稳定。为防止冻胀和湿软,应控制小于 0.5 mm 颗粒的含量 和塑性指数。在中湿和潮湿路段,用作沥青路面的基层时,应掺石灰。符合标准级配要求的 天然砂砾可用作基层。不符合标准级配要求时,只宜用作底基层或垫层,并应按路基干湿类 型适当控制小于 0.5 mm 的颗粒含量。为便于碾压,砾石最大粒径宜采用 60 mm。 泥灰结碎(砾)石:适用于中湿和潮湿路段,掺灰量为含土量的 8%~12%。集料的粒径 宜小于或等于 40inrll,并不得大于层厚的 0.7 倍。嵌缝料应与集料的最小粒径衔接。 水结碎石:碎石的粒径宜小于或等于 70 mm,并不得大于层厚的 0.7 倍。掺灰量为小于 0.5 mm 颗粒含量的 8%~12%。 命题点 4 沥青路面道路垫层的作用及材料要求 垫层是介于基层和土基之间的层位,其作用为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面层和 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扩散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以减小土基所产生的变形。 垫层材料的强度要求不一定高,但其水稳定性必须要好。 (1)路基经常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的路段, 以及在季节性冰冻地区产生冰冻危害的路段应 设垫层。 (2)垫层材料有粒料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土两类。粒料包括天然砂砾、粗砂、炉渣等。采用 粗砂或天然砂砾时,小于 0.075 mm 的颗粒含量应小于 5%;采用炉渣时,小于 2mm 的颗粒 含量宜小于 20%。
陷、车辙等),降低其服务水平。路面结构暴露在大气中,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周期性影响,也 会使其承载能力下降。路面在长期使用中会出现疲劳损坏和塑性累积变形,需要维修养护, 但频繁维修养护势必会干扰正常的交通运营。为此,路面必须满足设计年限的使用需要,具 有足够抗疲劳破坏和塑性变形的能力,即具备相当高的强度和刚度。 命题点 9 路面的温度稳定性要求 路面材料特别是面层材料,长期受到水文、温度、大气因素的作用,结构强度会下降, 材料性状会/考 试大/变化,如沥青面层老化,弹性、黏性、塑性逐渐丧失,最终路况恶化, 导致车辆运行质量下降。为此,路面必须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即具有较低的温度、湿度敏感 度。 命题点 10 路面的抗滑能力要求 光滑的路表面使车轮缺乏足够的附着力,汽车在雨雪天行驶或紧急制动或转弯时,车轮 易产生空转或溜滑危险,极有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因此,路表面应平整、密实、粗糙、耐磨, 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和较强的抗滑能力。路面抗滑能力强,可缩短汽车的制动距离,降低发 生交通安全事故的频率。 命题点 11 路面的透水性要求 路面应具有不透水性,防止水分渗入道路结构层和土基,造成道路稳定性、承载能力降 低,使道路使用功能丧失。 命题点 12 路面的噪声量要求 城市道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使人们出行感到不舒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应 尽量使用低噪声路面,为营造静谧的社会环境创造条件。 命题点 15 按力学特性的路面分类 柔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累积 变形,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一般柔性路面包括各种沥青路面、碎(砾) 石路面、沥青加固土路面。 刚性路面: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板体作用,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呈现出较大的
考点二十五:相关法律法规 考点二十六: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2K310000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技术 2K311000 城市道路工程 命题规律解读 本章的命题规律主要体现在: 1.城市沥青路面道路的结构组成、沥青混凝土面层常用厚度及适宜层位、路基与路面的 性能要求、我国城市道路分类分级及主要技术指标、路面等级分类、路基土按施工开挖的难 易程度分类的内容在今年的考题中一定会涉及到。 2.路基施工要求、路基压实要求、不良土质对道路路基的影响及防治、不良地质对道路 工程的影响及防治内容也是很重要的命题点。 3.区分石灰稳定土基层、水泥稳定土基层、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砂砾、碎石)基层、级 配碎石和级配砾石基层的施工技术要求的内容是很好的命题素材,在案例分析题中也经常会 考核这一内容。 4.沥青混凝土路面施上工艺要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要求更是命题的重点。 命题点解读 命题点 1 城市沥青路面道路的结构组成 1.路基 在地基上按设计要求修筑路基,断面形式有:路堤——路基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 路堑——全部由地面开挖出的路基;半填半挖——横断面上部分为挖方、下部分为填方的路 基。从材料上分,路基可分为土路基、石路基、土石路基 3 种。 2.路面 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对路面材料的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的要求也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为适应这一特点,绝大部分路面的结构是多层 次的,按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承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在路基顶面采用
(3)垫层厚度可按当地经验确定,一般宜大于或等于 150mm。 命题点 5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基本原则 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相适应。交通量大、轴载重时,应采用高等级 面层与强度较高的/考 试大/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基层。 层间结合必须紧密稳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面层与基层之间应 按基层类型和施工情况洒布透层沥青、黏层沥青或:采用沥青封层。 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应自上而下递减,基层材料与面层材料的回弹模量比应大于或 等于 0.3;土基回弹模量与基层(或底基层)的回弹模量比宜为 0.08~0.4。 层数不宜过多。 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 轻反射裂缝。 命题点 6 路基性能要求的主要指标 1.整体稳定性 必须保证路基在不利的环境(地质、水文或气候)条件下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以发挥 路基在道路结构中的强力承载作用。 2.变形量 必须尽量控制路基、地基的变形量,才能给路面以坚实的支撑。 命题点 7 路面的平整度要求 平整的路表面可减小车轮对路面的冲击力,行车产生附加的振动小,不会造成车辆颠簸, 能提高行车速度和舒适性,不增加运行费用。依靠优质的施工机具、精细的施工工艺、严格 的施工质量控制及经常性及时的维修养护,可实现路面的高平整度。为减缓路面平整度的衰 变速率,应重视路面结构及面层材料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命题点 8 路面的承载能力要求 行驶车辆把荷载传给路面,使路面结构内产生不同量的应力和应变。如果路面结构整体 或某结构层的强度或抗变形能力不足以抵抗这些应力和应变时,路面便出现开裂或变形(沉